古时候的结婚典礼是晨迎昏行,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,黄昏举行结婚典礼仪式。“婚”字,拆开为“女”“昏”,其中“昏”即黄昏时刻。古人觉得黄昏是吉时,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,故而称之为“结婚”。
据史料记载,“婚者,谓黄昏时行礼,故曰婚”。也就是说,晚上举行结婚典礼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结婚典礼风俗。古时候一直有“上午接亲,晚上拜堂”的说法,中国古时候迎娶新娘都是在黄昏将来。“结婚的“婚”与黄昏中“昏”同音,也是古时候人在晚上结婚的例证,说明女性在黄昏结结婚以后改变了我们的姓氏。
在《周易屯》爻辞中记载道:“屯如邅如,乘马班如。匪宼,婚媾,女子贞不字,十年乃字。象曰:六二之难,乘刚也。十年乃字,反常也。”意思是说:一帮貌似强盗的马队过来抢夺妇女,不愿服从的妇女泣泪涟涟,拼命呼喊。后来这种抢夺妇女逼迫其结婚的风俗让人们抛弃,但其中的某些仪式却保留了下来。
所以,下午结婚就成为了古时候人的主流,新郎官拜完天地之后和亲朋好友一块开怀畅饮,喝 醉之后,就能回到房间和新娘子洞房花烛夜了,时间刚刚好。